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到数字信号只能用有限的0/1的组合来表示无限的模拟信号,所以必须通过采样率(Sample Rate)和比特深度(Bit Depth)来完成量化。那么什么是采样率和比特深度?
    通俗地讲,采样率指的是每秒钟对模拟声音波形进行“打点取样”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采样率决定能记录的最高频率。数字音频领域核心理论之一的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律(Nyquist-Shannon Sampling Theorem)告诉我们:要想完整地还原一个模拟信号,采样率必须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的两倍。
    我们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大约是20Hz-20kHz。理论上采样率设置为40kHz时就能够无失真地还原人耳所能听到的频率。那如果采样率不够高,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答案就是会出现“混叠”(Aliasing)现象,即高频成分会被误判为低频信号,导致声音失真。比如我们用30kHz的采样率去录制一个20kHz的声音,因为采样率不足以捕捉到它的完整变化,所以这个高频就会被错误“映射”到较低的频段,听起来就像多出来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低频或中频声音。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给抗混叠滤波器留出缓冲区,采样率常用的设置是44.1kHz或48kHz,而不是刚好40kHz。
    在音乐制作中我们常用的采样率有44.1kHz、48kHz、96kHz等。


免责声明: 本文章转自其它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Disclaimer: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from other platforms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r positions of this websit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r objection,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it.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