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的输入是汽车点烟器的接口,直接连接汽车的 12v 铅酸电池,其 USB 口输出早期只支持 5v,所以只需一个降压型 DC/DC;但随着快充的普及,车充的 USB 口输出要能够支持5v-20v 的超宽范围,于是升降压型的 DC/DC以及快充协议芯片强势发展,该方案和充电宝所需的宽范围输出方案一致。
上述的车载点烟器充电器,其实属于消费级别配件类产品,但随着车载充电的强烈需求,诸多整车厂直接将 USB 口集成在了汽车中控台上,这也是所谓的第二代车载有线充电方案。
从技术方案上来讲,此类产品和第一代车充架构基本一样,一般以5v输出为主,或支持一些苹果或三星基本快充功能,15w功率以内。但整个方案做到汽车车机里面,就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前装产品了,需要符合严苛的车规标准和认证,这和传统配件类产品有了本质差异。
第三代有线充电
车载第三代有线充电方案,则是随着手机 USB-C 口大功率快充的普及,以及多种快充协议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定义为能够支持通信协议的大功率快充的方案。
USB-C 作为通用的电子接口,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已被普遍采用,其良好的兼容性、优秀的通信功以及最大能够支持到百瓦级别的功率等特点,注定会统一汽车的对外接口。当然,由于汽车电子要求的长期性和高兼容新,USB-A接口也会存在较长一段时间。
实现手机快充,需要升降压 DC/DC 芯片和通信协议芯片的共同协作。升降压 DC/DC 芯片的功能描述可参照第一代充电方案介绍,但做到车内,必然要经过严苛的AEC-Q100认证。
而通信协议芯片是快充的灵魂。目前国内外各厂家基本都有自己的私有快充协议或公有协议,如常见的 QC,AFC,VOOC,SCP,Flash charge,基于 CC 的私有协议等,以及在世界范围通用的 PD 和中国通用融合协议 UFCS 等。